Board logo

标题: [心语][打印本页]

作者: 无名野草花    时间: 2008-4-3 03:29     标题:

争胜好强文字,删去,以安我心。

[ 本帖最后由 无名野草花 于 2010-11-23 16:03 编辑 ]
作者: 凤求凰    时间: 2008-4-3 11:06

艰深,想学,但是估计没有机会了。

我属于叶公好龙==一种人

(*^__^*) 嘻嘻……
作者: 四更    时间: 2008-4-3 16:36

关于老子,我貌似只知道“紫气东来”好想体验下骑青牛出关的感觉。。。
作者: hszts    时间: 2008-4-3 22:09

谓勇而不敢者,是激流勇退也。
作者: systemchikr    时间: 2008-4-14 22:53

楼主对宗教颇有一番研究啊,小弟在学校时也很迷这东西的,但是西方哲学实在太辩证强调逻辑性了,最后还是看回自己国家的佛道儒了。因为佛学是十分精深难懂,即使我也认为可能佛学是这几个里教义教理最为深刻的。但是从浅显易懂又不失深刻的角度我还是喜欢道教。老庄,论语,佛教典籍我都有看过,但比起专家还是肤浅了些,但是佛说不执于文字,庄子里也有“得意忘言”之说,可见每个人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不必争论于文字上的见解,可以自得于所得,交流下也无妨。下面简单说几句,只是随便聊聊。我以为老子之道在于自然。故既非小乘佛教之出世也非儒家之入世,居中,道法自然,天下既已失道,何人能复?所谓天下神器不可执之不可为之,执者失之,为者败之。可见老子也是有心却不去做违道而损于自身的事。再谈一点,说老子惜墨,我看只是个人风格,也是其思想极度深化的表现,但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我认为也是看老子的起点,应该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说多了平添误解,说少了也不能表达意思,点到为止,这就是道家的风采啊!你那篇佛学的我大概能看懂一点你想表述的意思,但是第七识末那和康德的意识自由有什么联系我就不懂了。拙见,见笑见笑。

[ 本帖最后由 systemchikr 于 2008-4-14 22:56 编辑 ]
作者: 无名野草花    时间: 2008-4-15 11:41

S兄的学识很丰富,如果S兄能继续读我写的东西和指教我,是我的幸运和福气。
作者: sdaysux    时间: 2008-8-15 03:35

老子的思想在後世儒家有這樣一句話概括得很好:達者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
這也就是很多名士的方式。

作者: 癞子    时间: 2008-8-16 15:4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 这是我喜欢的话。

道德经是一本唯物主义的理论的书,里面说了好些时间的列子充分宣扬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 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 学,死于扶风 。
作者: 8008    时间: 2008-8-18 20:18

补充一下:
1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老子五千言的开头一句就有了几种版本,歧义纷纷。
2   对道德经的解释最奇怪的是用房中术来注解的(经内有使用性爱内容解释道的)
“骨弱筋柔而固握,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原意是讲婴儿的元气足,后来讲房中的人用固握表述忍精还脑。
3   几千年的中国人的智慧对这五千言作了无数的引申与发挥。
4   聃、老子、老莱子,可能是同一个人的三个名字。
5   老子是人生的解毒剂,让人了解自己,不像儒家爱装牛逼样,强调保生爱命第一。
作者: 8008    时间: 2008-8-18 20:29

道家、儒家、墨家等中国的老经典的东西都是不讲逻辑,只搞比喻和排比的。文气表面很足,但如果按照现代逻辑的原则判断,就会发现,前提、判断、结论都不匹配,老子第36中“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意思是国家的阴谋不能公之于众,但前面的鱼儿不能离开水,就是比喻。韩非子中强词夺理的地方更多,发展到现代,最经典的就是文革中的大字报。
后来引进的佛教就开始有了逻辑和音律方面的知识,给中国文化带来的新的气息。。

[ 本帖最后由 8008 于 2008-8-18 20:35 编辑 ]
作者: molish    时间: 2008-8-23 10:55

呵呵,发现牛人很多啊!说句实话,无论佛儒道,其实只要深入看一下他们的典经,都会发现古人的思想决不是我们小时候所受教育时说的那样迷信,就像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绝大部分道理现在都是还适用的,平时不知道,只是被我们的教育系统蒙蔽了而已
作者: gqgo88    时间: 2008-8-23 16:04

功成不自居 创造不占有

呵呵 字不够  没法了
作者: zhaobs    时间: 2008-10-31 09:36

覽<道德經>,識老子才.
一個"道"字,道盡萬物,涵蓋了宏觀微觀的一切事物及其變化.
要識"道",先悟"道",欲悟"道",先心靜,即是"坐忘""禪定""心齋".孔明有云:"才須學也,學須靜也.""靜以修身,檢以養德"
道家講究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為聖人之製,治國之道.
我法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講究"先天--後天--先天"的過程."和光同塵"由"有我"到"無我",反璞歸真,達到先天元氣.
今天,我們悟道可以做到"入世"與"出世",參透事物發展之規律,探求事物之根本,來指導我們的行為與思想.
剛讀<道德經>不久,還請各位指正!
作者: cityboy001    时间: 2008-11-2 01:34

老子是个人物.要说只能说他是个宗师.
孔子是老师,老子就该是个教授了.境界不同.
从他的著作可以证明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是智慧民族.
他的"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恰好印证了现在美国打了阿富汗伊拉克,连年打仗,经济急剧衰退.

[ 本帖最后由 cityboy001 于 2008-11-2 01:41 编辑 ]
作者: cityboy001    时间: 2008-11-2 01:53

其实中国人的思想,很多都是与老子的宗旨相符合的.
比如老子强调以柔克刚,不强制,顺天顺民,顺应历史潮流.
道德经有一个特别的思想,叫做"不争".不争应该说是不去侵犯别人的利益.不作过分贪婪的事情.
中国在国际上确实比较谦逊,反而比较受欢迎.美国比较强横,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插一手,现在连欧洲也对美国有所反感了.
作者: cityboy001    时间: 2008-11-3 22:17

老子的作品也叫做<老子>,或<道德经>.
这部作品是中华民族先祖的精粹.
我们现在通行的<老子>,它先后主要经过三个人的锤炼.
老子---老聃 是始创者,道学的奠基者,
老莱子,太史儋又先后对老子的叙说进行了总结和添加。
它是一个客观加主观,以探究世间义理为主的,叙说世界规律的著作。
凡中国人后代,知道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人很多,
但老子这部年代更久远的书籍,因为历代人忙着生存,忙打仗,忙种粮食,去研究的人偏少。
可以预见,这部著作在将来会重放光芒,它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一部,足以让中国人站在世界哲学之巅的经典级作品。
它的特点鲜明,强调“不争”,自然,无为。它强调人要爱惜生命,维护生活规律,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做事要首先尊重自然的定律。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天人合一)
西方过度的,金钱至上,极度追逐物质享受,现在的特点是毒品泛滥,凶杀街头枪击案天天都有,甚至常有校园枪击事件。
人的物质的发展,却没有相应的精神自治,会使人过度追求刺激,人的精神变得迷茫,空虚,容易陷入混乱和失控。
这是哲学存在的必要,所以说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很重要。
作者: qazwsx816565    时间: 2009-5-16 21:20

阅读《老子》一书,顿觉豁然开朗,愁思渐退,亦感如春雨而至,洗荡去了无休止的浮躁不安,余下的尽是纯粹,得以重新审视自身,一切释然。由于是初读《老子》,以其博大精深,一时我还不能通晓。同时感到《老子》与佛经讲的是同一理。就第一章来说,其与《心经》所解的空性有异曲同工之妙。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里的“色”是有形的存在。 跟《老子》中的“有”相似,“空”则是指无常性,不是空无。《老子》中的“无”也应该是这个意思。色、空有同一性,有、无也是同一的。所以我们所能认识到的天地本来是无始无终的,不增不减的。
作者: 刌云剒月    时间: 2009-5-17 12:44

看了你的几篇文章,看来我们的见解不同,嘻嘻。
主要是...希望有版主何以来排下版,谢谢了。
其次,张兄写的东西,不是像我看的一些书一样晦涩难懂,很多专业名词。即使有,我也基本能看懂。是一些个人的看法,说不上深度,但是知识面还是很广的。但是一些大同的观点我是基本上同意的。
当我看余秋雨写文章的时候,当千年文化成为人们饭后闲聊的东西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发现里边很多错误。于是当别人问我认识余秋雨么?我会反问他是谁啊?
与此同时看张兄的文章,不错,个人很有见识~佩服你的知识面,嘻嘻~我还是看我的经济去吧,这些关于历史人物或者是东西我只是稍稍的了解一下。关于哲学我还是很大兴趣的,因为老子的很多观点是和哲学有联系的,不知道张兄什么时候来一篇哲学的东西让小弟我学习下。
作者: linfangsh    时间: 2009-6-26 10:26

跟贴中,个人认为8008兄的解读颇功力。
8008兄指出两个问题:1、古汉语不是一种精确的语言,故短短的几个字,数句话,所内涵之义实在是无法尽道,以致于几千年下来聚诉纷纭。每个人,每个时代,都可以对这些简短的文字作出不同的诠释,老子如此,孔子、韩非、荀子又未尝不是。
2、传统文化有一个问题是不讲逻辑,只是一种形象思维式的比喻。如8008兄所说的“文气表面很足,但如果按照现代逻辑的原则判断,就会发现,前提、判断、结论都不匹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事实上,在先秦诸子处,逻辑学除了墨学有一点外,余诸子都不讲。所以诸子滔滔不绝,彼此争辩,在今天看来,很多时候所争论的其实并非同一个问题。墨学之后中绝,佛教中的因明学有不少逻辑。时至今日,公务行政测试中也有不少逻辑学的内容。

再补充一点,老子之学,今天乍一眼看上去似乎很美,讲究天人合一、修身养性之说,等等。很符合今日世界之需要。此言固然有理,但需要辨别的一点是,老庄之谓无为,之谓自由,之谓以柔克刚,实是不得已的退缩之举,带有一种宗教式的自我麻醉,即像佛教那样取消人之主体意识,这是一纯消极式做法。在社会中,受到专制王权的极大约束,只能从现实层面退向自己的内心,追求一种道德上的自由;而面对自然时,则根本不提对自然的征服与利用。所谓达兼天下、穷退其身的后者,就是在人的自我、人的追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说是受到完全的扼制和伤害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退缩式的办法。
这种思维,和西方是不同的。西方一度大自然为征服对象,过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争斗,力图将自然完全改造为按人类的意识塑造,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发现将人与自然对立不妥,于是回过头强调人与自然不能对立,强调和谐。这种观点,早在梁启超的时代就已经清晰看到。但我们应该看到,西方的这种回归,不是老庄层次上的,是更进一步层次,或者是经过了一个螺旋形的上升。从这个角度看,那种认为西方文明的最终归宿是中国式的儒道传统的观点,是一种浅薄。
作者: moshen128    时间: 2009-9-28 17:19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 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等等。
  有学者认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 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
作者: 深渊监视者    时间: 2009-9-29 07:59

第一段那孔夫子被塑像尊称为“先师”和老子被神化成“太上老君”,想要证明什么呢?

难道想证明国人喜欢神话偶像?

这岂不自相矛盾?




欢迎光临 SiS001! Board - [第一会所 关闭注册] (http://104.194.212.10/bbs/) Powered by Discuz! 7.2